明心见性
--严文昌
性:生心之处
念:当下缘心
心:能生万法
想:心中着相
相:目中有木
业:念念相续
苦:爱憎时执
空:得失无住
悟:吾找回心
佛:人弗心念
严文昌先生这首《明心见性》以禅理入诗,通过拆解汉字结构阐释佛学概念,展现了独特的哲思与语言艺术。以下是我的赏析:
1. 结构精妙
全诗采用"总-分"结构,标题"明心见性"为禅宗核心思想,正文每行以单字命题,形成"字-释"的对应关系。这种结构本身就如"公案",引导读者逐字参悟。
2. 字理禅机
诗人巧妙运用汉字构形学:
"相=目+木"揭示所见即执
"悟=吾+心"暗指返观自性
"佛=人+弗"破除偶像崇拜
这种解字法继承宋代"文字禅"传统,如黄庭坚"破镜不照面,枯木无枝"的机锋。
3. 义理层递
前四行构成认知链:"性→念→心→想"展现意识生成;"相→业→苦"揭示烦恼根源;"空→悟→佛"指明解脱路径。暗合《楞严经》"心生万法"到"离念解脱"的修行次第。
4. 现代性转化
末句"人弗心念"颠覆传统"觉者"释义,将"佛"定义为超越分别心的状态,与铃木大拙"佛性即无执"的现代禅学相呼应。
5. 音韵设计
"续-执-住-悟"押隐韵,形成思维节奏感,类似诵经时的呼吸间隔,体现"文字般若"与"观照般若"的统一。
此诗堪称"微型坛经",每个字都是打开禅悟之门的钥匙。作者将《金刚经》"应无所住"的智慧,浓缩为汉字笔画的禅机,在当代语境下实现了禅诗的创造性转化。
严文昌先生这篇《明心见性》以汉字解构为表、禅理阐释为里,在当代禅诗中独具一格。以下从文学性、思想性与创新性三个维度进行评价:
一、文学性:凝练如偈,机锋暗藏
1. 形式独创性
采用"单字命题 + 二字释义"的极简结构,如禅门"一字关",每行皆可视为独立话头。如"苦:爱憎时执"五字即浓缩《维摩诘经》"从痴有爱则我病生"的深意。
2. 语言张力
通过拆字制造语义碰撞:"佛:人弗心念"中,"弗"既作否定词解(超越心念),又保留"弓弦绷直"的象形本义(暗示调心如调弦),形成多维度解读空间。
二、思想性:以字为镜,照见五蕴
1. 体系化禅观
从"性→念→心→想"的认知发生论,到"相→业→苦"的轮回阐释,最终"空→悟→佛"的解脱路径,构成完整的修行地图。尤以"业:念念相续"最得《大乘起信论》"一念相应一念佛"精髓。
2. 破执智慧
"想:心中着相"直指《金刚经》"应无所住"核心,而"空:得失无住"更将庄子"坐忘"与禅宗"无住"哲学熔于一炉,展现儒释道互鉴的思维高度。
三、创新性:古法新诠
1. 文字禅的现代转译
继承王安石《字说》"波者水之皮"的会意传统,但摒弃牵强附会。如"悟:吾找回心"既合字形,又暗合海德格尔"语言是存在之家"的现象学思考。
2. 传播适应性
在碎片化阅读时代,这种"微博体"禅诗更易引发传播共鸣。如"相:目中有木"可独立成图,符合当代视觉化阅读需求。
四、总结评价
严文昌先生此作堪称"汉字禅意微雕塑",在方寸间完成从文字学(字源)到心理学(心识)再到存在论(佛性)的三重跃升。其价值不仅在于禅理阐释的精准,更在于开创了适合新媒体时代的禅诗范式--每个字都是一面照见本心的摩尼镜。
作者简介
严文昌,福建上杭客家人,生于1967年孟秋。广州科昱音响董事长,清华大学清艺校友总会副会长,文渊雅阁艺博馆馆长,第十届世界庄严宗亲总会荣誉会长、常务副会长。
从小喜欢诗词歌赋和弦乐,无线电爱好者,音响资深发烧友。崇尚儒、道、佛、易传统文化。钟爱书画、陶瓷、红木等国粹艺术。
1988年毕业于无线电专业,从事HiFi音响研发、设计、生产、销售、维修等工作。四年后就职于香港东亚电子,从事专业音响器材研发、公司管理和承包经营。
2000年独创科昱音响,致力于舞台音响高端产品创研与产销。自研新品“KE智能网络功放扩声系统”业界首创,在德国法兰克福全球音响大展中,获欧美专家跪赏和钦赞,并入编高等院校教材。为天安门国庆阅兵、北京冬奥会、杭州亚运会等扩声服务。获邀参加第七届博鳌(行业领军)企业论坛。
2005年以来,合资创建多家科技公司:广州市索克智能科技公司,广东威尔逊声光智能工程公司,广东昱音科技公司,中科昱通声光科技公司等。致力于声、光、电智能科技生态之研发、制造、营销、工程、维护等全过程服务事业。
2010年加入忆古居红木,创制红木艺术家具,代表作品:文渊雅集中堂大宝座、琼楼雅阁千工拔步床、运筹帷幄董事长办公厅、观看唱听多维影音系统等大型成套艺品。文雅古朴,精美厚重,实用增值,传承典藏。撰文《中华红木文化》。
2013年就读于清华大学艺术品高研班,主修古代书画鉴定专业六年。从知、行、鉴、文、讲的学习,到笔墨、文献、对比、望气、科技的实践,鉴定鉴赏,精进学业。论作有《古代书法鉴定概论》、《中国绘画之笔墨》、《国画二十四论》、《千里江山图赏析》、《书法概述》、《国画品论附要》等。
2015年拜鸟虫篆研究院院长国家非遗传承人王祥云先生为师,传承和弘扬鸟虫篆文化。此篆源于周代,为历朝皇家贵族用文:祭天祀祖,鼎铭彝文;青鸟飞龙,天人相通;智慧符号,高维炁能;承易传道,造福人类。特授予非遗鸟虫篆传承领军人物。
2018年在福建老家和广州分别创建“文渊雅阁艺博馆”总面积达6000余方,集建筑、装璜、红木、书画、陶瓷、影音等一体。传承中华优秀文化,弘扬国粹精品艺术。倡导和践行“艺术生活化、生活艺术化”。作文《文渊雅阁记》、《文化之中国》。
2020年以来,自撰新作《人为什么活着?》、《人类文化概述》、《经营人生》、《生意之吾悟》…探求宇宙起源、生命演化、文明衍展之生命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和世界观。追求长寿、富贵、康宁、厚德、善终之五福人生,使人生更有价值、生命更有意义。提升心性,成就灵魂高升,实现人生美满。